|

楼主 |
发表于 2012-8-8 13: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秘笈百招【第67招】飼養溫度的熱源管理
一般而言飼養箱的尺寸如果不大又加上通風性不佳的話
所營造的溫度梯度其實是不明顯的
測試各熱點的同時也別忘了測試空氣中的溫度
也就是熱點上方空氣的溫度
如果溫差在5度以上效果會較好
別忘了龜龜的動能是來自溫度
牠的動能可是會隨著溫差而起舞的
如果到了該休息的時候週遭的溫度又太高的話
牠就得不到休息的機會
另外如果是整天維持在恆溫(含加熱點)的話
電費可能會--------------------
建議用定時器來協助管理溫度應該比較實惠
--------------------------------------------------------------------------------------------------------
秘笈百招【第68招】殼型與健康的影響
龜甲的異常生長除了是外在的表現外
更顯示了某種程度的健康失衡
除了極少的例子會是因為個體體質的關係或基因的影響
大部份發生的原因都是日常飲食失控所引起的
這種現象常發生在人工飼養下同一飼養條件的族群
標準的飲食 同樣的溫度條件 同樣的作息
卻有的就是會隆背
這就屬於無法控制的因素
但畢竟這是少數的特例
每種生物都一樣有一定的體型標準
就算是人類這種動物也一樣
超過標準太多的體重相伴而來的常是心血管及高血壓方面的疾病
而龜殼的變型如果發生在幼體成長階段的話常常是無可挽回的定局
因為組織架構一但形成就很難有大幅度的改變
當然也要看變型的程度
發現異常時應該做的就是馬上調整回正常的飲食
嚴格遵守高纖維 高鈣磷比 低蛋白質的要求
以防止繼續惡化
----------------------------------------------------------------------------------------------------------
秘笈百招【第69招】淺談鈣質
鈣質為兩棲爬蟲類骨骼及甲殼生成不可或缺的元素
除了成長期需定時補充外
母體產卵前後更需加強使用以應付產卵前蛋殼型成之鈣質需求及產後親龜本體鈣質大量流失的即時補充
大多數的飼主都是以市售的蔬菜為陸龜的主食
而偏偏大部分的蔬菜含磷量都大於鈣的比例
所以若長期以蔬菜餵食又無適時的補充鈣粉以平衡鈣磷比的話
很有可能發生生長障礙終而導致病變
如果能確實做到供應多元化及成分正確的食物給龜龜食用的話
鈣粉及綜合維他命的使用與否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使用鈣粉時搭配充足的日照或維他命D的使用更能達到其功效
維他命D的功能主要在幫助腸胃吸收鈣並且使鈣質經過腎臟時再被吸收一次
使鈣這項元素充分被利用絲毫不浪費
也就是說如果你單就供應鈣粉給爬蟲而不同時供應維他命D的話
效果可是會大打折扣的
假設原本是百份之百的鈣因為沒有維生素D的合成可能只能被利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剩下的就被排除體外型成浪費
所以供應鈣粉給動物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同時供應D3給牠們
這也就是為什麼餵食鈣粉要搭配直射的日照(曬龜時別忘了遮陰處的設置)或提供含UVA UVB成分的人工光線照射的原因了
鈣質一般大約可分成碳酸鈣 磷酸鈣 乳酸鈣等等
比較適合爬蟲使用的是碳酸鈣及乳酸鈣
碳酸鈣粉是極佳的鈣質添加物
應該選用由珊瑚及貝類製成的碳酸鈣較理想
如果是使用含石灰岩成分的鈣粉容易刺激到爬蟲的眼睛就比較不適合了
總之各位單就看到龜甲是佔龜龜體積大部份的同時
就不難體會鈣質對龜龜的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其他爬蟲類動物
所以一定要用對鈣粉才會使你的龜龜---------------鈣高尚喔
--------------------------------------------------------------------------------------------------------
秘笈百招【第70招】有關龜龜的爆衝行為
''爆衝''應該比較容易出現在求偶期
公龜常會利用此衝力來擊退競爭對手
有的技巧較熟練的個體在爆衝之後會再加上持續往前衝的力道
企圖把對手頂翻過來
然後趁對手翻過來之前取得跟雌龜交配的優勢位置
如果出現此行為的龜龜年齡還太小的話
那可能就是把此舉當成是練習擊退敵人的預先技巧吧
--------------------------------------------------------------------------------------------------------
秘笈百招【第71招】餵食的週期跟溫度的關聯
餵食的週期跟週遭的溫度有直接關係
以季節的溫度及龜龜的尺寸而定
超過30公分左右的龜大約一週餵2-3次
但是因為是採取放養方式而且範圍內又有現成的野草野菜的話
餵食的週期就會變的不明確
也就是說如果你餵的量不夠牠們就會以野草果腹
吃到飽為止
如果你餵的量夠的話那野草吃的比例自然就少
這種情況就沒有餵食週期的問題
只要溫度達到可供消化的標準
那成長的速度就很驚人
但是這時候要注意營養成分的問題
''長得快''跟''長得好''是兩碼子事
過快的成長速度不見得比較好喔
十幾公分的小龜原則上還是以每週3-4次
可採取間隔餵食
也就是說餵星期一二休息一天(星期三)
再餵星期四五休息一天(星期六)以此類推
不過這是參考依據週期還是得看各方面的條件做調整比較理想
----------------------------------------------------------------------------------------------------------
秘笈百招【第72招】年輪的秘密
龜龜的年齡是否可以藉由龜甲上輪狀條數來判斷
而方法是否跟解讀樹木的年輪一樣一輪代表一歲呢?
其實如果是生長在野外的龜
或許還有可能看出個大概的年齡
原因是因為在大自然裡的常態溫度會依據時節變化有一定的消長
而牠們的食物來源也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有所異動
所以龜在春夏季時生長紋會較粗(食物充裕溫度適中)而秋冬時生長紋會較細甚至停頓(食物短缺及溫度下降)
如果你在野外捕捉到野生的個體就可以清楚的發現這種變化
也可約略解讀一下該物種的年齡
除了太小或太老的個體(因生長紋呈光滑狀無從判別)外
大都可以發現以上現象
而人工飼養下的個體因為幾乎全年都處在恆溫(人工加溫設備)的狀態下
因此生長的速度一致故殼的紋路就沒有疏密之分
也就不容易判斷年紀了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野生的食蛇個體的紋路是一條一條的非常明顯
而人工飼養下的個體卻大都是具有光滑的殼型及紋路了
---------------------------------------------------------------------------------------------------------
秘笈百招【第73招】產卵現象釋疑
通常雌龜在下蛋前食慾都會減低甚至不進食
所以如果不是健康的關係而有食慾減低的現象
再加上焦躁不安的外在表現
那就有可能是預產的現象
如果場地不符合產卵的條件而母龜體內的蛋又已成熟
母龜可能會採取以下的行動
1.憋著不下蛋,但母龜可能會因此而喪命
2.隨意產在土表,通常產在土表面的蛋大都是未授精的蛋,或是生出後把蛋吃掉,因為懷孕的過程中會消耗母龜體內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及鈣)所以一但母龜確認龜卵未授精,它就會把蛋當作是補品,這是個神奇的生物行為,那就是母龜如何知道卵授精與否,而應該採取何種措施,至今是個謎
所以一蛋發現母龜有產卵的跡象最好趕緊佈置產區才不會影響產卵的意願
---------------------------------------------------------------------------------------------------------
秘笈百招【第74招】戶外過冬是否有其必要
分布全世界各龜種之棲息地的氣候型態及溫度變化條件不盡相同
各物種之所以會適應並棲息在該地區是經過千萬年或更久的時間慢慢演化
而在演化的過程中有的生理構造會為了應應環境而進化(或退化-----如生活在深海的生物因為暗無天日所以不需用到視力眼睛就慢慢退化甚至眼睛這種器官就從身上消失)
演化成功就得以生存
失敗的話當然就從"地球生物總覽"的名單上消失(被捉走了------)
例如有些生長在寒帶地區的龜種血液裡會有一種抗凍結的因子
就是為了對抗血液在低溫下可能面臨結冰的危機
血液結冰生物自然就很難存活(鮮血冰棒)
而這種成分卻從未在生活熱帶地區的動物身上發現
而因為氣候環境的惡劣所以許多生物不會選擇該地區棲息
相對的可以存活下來的物種的天敵也相對的降低
這是一種生存的優勢
而我想龜龜也是一樣
來自非洲或熱帶的物種在該棲息地可能永遠不會碰到像台灣地區的氣候變化模式
但在人為的飼養模式下卻不得不去面對
冬季低溫乾冷加上夏季高溫高濕的模式
所以個人覺得如果強迫或貿然將生存條件做大幅度的改變
對人為飼養下的動物都是一種危機
稍微不注意可能就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奪走生命
生物經過大自然千萬年的嚴苛焠鍊應該不是短短的數年或數十年就可改變或適應
讓日常生活的條件盡量符合原棲息地應該會是一種較理想的模式
希望所有在人為模式飼養下的動物都能比野外的個體更長壽
而關鍵就操縱在每位飼主手上
因為"你"就是寵物們的真命天子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