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宠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爬宠之家论坛 爬宠之家论坛 论坛广告位 F10 爬宠之家论坛
潮爬展 MAZURI GS 爬宠之家
爬宠之家论坛 爬宠之家论坛 exo-terra
查看: 7521|回复: 14

蝎子饲养全知识(新手值得推荐)

[复制链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15-9-30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爬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腹部节状器长度(雄蝎长,雌蝎短)
腹部节板齿数多少(雄蝎多;雌蝎少)
生殖盖板硬度(雄蝎硬,雌蝎软)
雄性生殖板上会有一个小沟,雌性则无

饲养方法
<食物>
应以昆虫为主。例如蟋蟀,蟑螂,蝗虫等,偶尔可以饲喂初生小白鼠,但是不要经常喂。饲喂频度:幼蝎每周喂一次,成体二至三周喂一次,吃剩的残渣该尽快清理。它们的平均寿命有10年 。

<饲养设备>
一般最低饲养设备要求,是个有牢固盖子但通风的塑胶水族箱,基本大小约为蝎子身型四倍以上。
底材方面,对於此类生活於热带雨林的品种,一般专门饲养节肢动物的前辈们,会较建议使用泥土,尤其是仙人掌泥,或园艺用培植土。无论使用那种底材,建议稍微用力把底材压实(因蝎子主要是靠昆虫在地面上走动,而传来的震动,去确定目标,它们虽有8只眼睛,但好像只对光线有反应,所以压实之底材,会较易传递声震),之后至少该有2cm以上,但可以的话,最好可提供5-10cm以上的底材,因为部分雨林蝎除了穴居外,还会掘地栖息。
另外在饲养箱内设个小水碟,水碟大小要比蝎子体型细小,否则有机会令蝎子遇溺。还要设置一个可以供它们匿藏休息的地方,树洞或矮小的宽叶植物也可以。

<温湿度>
饲养亚洲雨林蝎这类雨林品种,对幅度过大的温度转变,会很难适应。因此日间它们的适温在摄氏25-32度左右,晚上把温度维持在摄氏20度以上即可。在冬季则可利用电毡加温,而夏天则不需要任何保温设备,只要把饲养缸放在通风之地方。若它们太长时间在温度过低(摄氏15度)下生活,除影响生长速度外,更会令其停止进食甚至死亡,冬天低温时候,饲主必定要为其提供保温。
湿度方面,饲养箱内最好维持在75 - 85%左右,而底材间中以喷水器喷湿,令其保持一定湿润,但饲养箱内,最好可提供一个稍为乾燥而温暖的地方,供其栖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蝎子饲料的配制
1、人工养殖类饲料:有黄粉虫、土元和蜈蚣等。它们繁殖力强、生长快。 但应提前饲养,以防饲料短缺。这类饲料特别适用母蝎。 2、昆虫类饲料:有蚂蚁、蝴蝶和各种蛾子等。 可到野外捕捉或用黑光灯诱捕。适应投喂2~3厘米的幼蝎和未成年蝎。 3、肉类饲料:青蛙肉、麻雀肉、鸡肉、猪肉等。可直接投喂未产仔孕蝎, 不能在池内放置太久,以免变质,要及时清除变质饲料。 4、矿物质饲料:初春时, 可在蝎池表层放些山石下的风化土和骨粉拌入肉类饲料,投喂多龄的蝎子。 5、配合饲料:①麸皮(炒黄)30%,蛋汁40%,肉30%。②肉泥30%,麸皮(炒黄)30%,面粉(炒黄)30%,青菜泥10%,拌成颗粒状。③食糖200克,麸皮200 克、乳汁150克。配合后的饲料只要不变质即可投喂各龄蝎子。 投喂量以蝎子吃饱不剩料为宜。 6、自配饲料添加剂:据试验,在饲料中加入1%的合剂和少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使蝎子长得肥壮,产仔量提高。配制方法是:把1000克过磷酸钙粉碎成细未,加入硫酸亚铁3.5克,硫酸铜3克,硫酸锰2.5克,硫酸锌1克,硫酸镁1克, 碘化钾0.05克,然后拌匀,制成合剂。蝎子的生殖习性 1

雌蝎繁殖仔蝎数量的多少关系到今后养蝎效益的大小,所以雌蝎与雄蝎的交配以及孕蝎产仔期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性成熟的母蝎一年有两次发情期,一次是在 5 ~ 6 月份,这叫"产前发情";一次是在母蝎产仔蝎后,仔蝎脱离母背不久,约在 8 月份前后发情,这叫"产后发情"。母蝎发情后,特别是初产母蝎第一次发情时,必经立即放公蝎进行交配;在一窝蝎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一般为 3 : 1 ,即" 3 雌 1 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 2 )交配 自然条件下,雌蝎每年一般有两次交配期,产前交配多在 5 ~ 6 月,至 7 ~ 8 月产仔;产后交配在 8 ~ 9 月间,即约在母蝎产仔后 15 天,当初生幼蝎第 1 次蜕皮脱离母体自行活动后,母蝎就会发情,进入第 2 个交配期。雄蝎每年也仅有两次交配期,一只雄蝎每次一般只能与 1 ~ 2 只雌蝎交配,健壮的雄蝎有时可交配 3 只雌蝎。之后,雄蝎要待 3 ~ 4 个月后,才能再同雌蝎交配。而在人工养殖、特别是无休眠期养殖条件下,雌、雄蝎的交配期和交配次数都会有所变化。

蝎子的交配多在晚间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交配活动的适宜温度在 22 ~ 34 ℃ 之间。交配前雌蝎自体内释放出性诱激素,招引雄蝎;性成熟的雄蝎随时都有发情现象,表现为极度不安,将后腹部翘起,来回摆动并追逐雌蝎。之后,雄蝎用触肢的钳指紧紧钳住雌蝎的钳指,将雌蝎不断拖来拖去,转圈爬走,形同跳舞。交配时雄、雌蝎尾部同时上翘,并不停地摆动(图 9 )。雄蝎腹下的两片栉板不断地摆动,探索着地面的情况,当探寻到平坦的石片或坚硬的地面时,便停下来(这段时间较长,一般约需 15 分钟左右)。随后雄蝎全身抖动,将雌蝎拉得更紧,头与头相接触,并翘起第 1 对步足,两足有节奏地交替着抚摩雌蝎的生殖厣及其前区部位。紧接着雄蝎尾部作剧烈上下甩动,随后将生殖厣打开,腹部抖动着接近地面,自生殖厣中产出精荚并牢固着于地面上(图 10 ,上);然后雄蝎抖动着后退,并慢慢抬起前腹部,随之将精荚全部抽出,倾斜固着于地面,与地面约成 70 角(图 10 ,中);与此同时,雌蝎的生殖庵也已打开,雄蝎将雌蝎向前拉,当前移的雌蝎生殖厣触及精荚瓣的尖端时,精英的上半部便刺人生殖腔内(图 10 ,下),精荚瓣破裂,逸出精液,进人雌蝎生殖系统的纳精囊中,即完成交配过程。

蝎子的生殖习性 2

交配完成后,雌蝎后退,挣脱雄蝎,未进人生殖腔的精荚抽出,遗落于地面,但也有精荚全部进人生殖腔而不复出者。有的在交配时,雄蝎虽排精荚,但不能完成受精,这时的精荚多直立于地面,如用镊子轻轻一夹精荚基部,便有乳白色精液自精荚瓣溢出。雌蝎经一次交配后,接受的精子可在体内长期贮存并存活,因此可连续产仔 1 年以上;但若得不到连年交配,其产仔数量和成活率都会下降。交配后的雄蝎,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有一小部分死亡,这是正常现象,人工养殖时也不必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3 )产仔 蝎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约经 40 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壳由灰黄色逐渐转变为浅灰色,体积亦不断增大,当长到 1/2麦粒大时,卵壳开始退化,胚胎逐渐发育成仔蝎形状;至卵壳退化变薄成白色透亮、且仔蝎背板甲纹明显出现时,即标志着胚胎发育成熟和在母体内孵化过程的结束。受精卵在雌蝎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和孵化的过程,是随着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受到低温的影响,在母体内的胚胎发育和孵化过程就会延续或停止。

母蝎在临产前,首先选择背光安静的环境,用触肢和第 4 对步足将体躯撑起,用第 1 ~ 3 对步足交替挖土,并用尾部将挖出的土推平,大约经 2 ~ 3 小时,即可挖出杏核大小的土坑。之后,母蝎将第 3 、 4 对步足撑高体躯,第 1 、 2 对步足向内合抱,头胸部和前腹部向前倾斜,接近地面,栉板下垂,生殖厣打开,将仔蝎娩人土坑中。若干只初生仔蝎多堆集在母蝎前腹部下方,表面覆有白色透明状黏液(即退化的卵壳),个体间相互粘连。仔蝎的附肢缩拢在头胸部及前腹部下方,后腹部亦由第 1 尾节处向下折叠于缩拢的步足之下。起初仔蝎不能活动,约经半小时后,黏液略干,附肢逐渐可以伸展活动,尾部也逐渐展开并向背方弯曲。它们先后沿着母蝎的附肢陆续爬上母背,其位置大多头部朝外,相互靠拢,排列整齐,这样既不妨碍母体步足运动,又有利于得到母体的保护。这时的仔蝎即进人吸收蜕变期。

母蝎的产仔均为一次性娩出,平均每胎可产 15 ~ 35 只,但产仔过程常常是分批完成的,即每产仔 4 ~ 5 只后,间隔约半小时左右,再产第 2 批、第 3 批 … … 。母蝎完成一次产仔周期,即从开始挖坑到初生仔蝎全部上背,一般约需 5 ~ 8 小时。待初生仔蝎全部上背后,母蝎即改变产仔时所持的姿势,开始卷伏于土坑内,进人产后息养期。

母蝎产后息养期的长短与仔蝎的吸收蜕变期相同,在此阶段内,母蝎基本停食,处于不活动或很少活动状态,以便使机体得到短时期的休养。而爬伏于母背上的初生仔蝎,在此期间,一方面继续吸收体内胚胎发育剩余的卵黄,一方面开始出生后的第一次蜕皮,待卵黄被完全吸收并蜕下乳白色的胎皮后,亦即结束了吸收蜕变期。产后息养期和吸收蜕变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一般在 7 ~ 8 月份,只需 5 ~ 7 天即可结束。完成这一过程的标志是母、仔蝎开始分离。母蝎恢复觅食活动,经 15 ~ 20 天后,便可进人下一个周期的发情交配和生殖活动;而仔蝎也已脱离母体,开始了自由活动。

这里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母蝎在负仔期间具有护仔行为,即使是受到轻微的惊扰,也会变得十分警觉,如当一只小小的蚂蚁闯入其栖息场所时,母蝎也会有明显反应。在此期间,若有仔蝎离开或不慎跌落,母蝎会用触肢将仔蝎轻轻钳住,诱导其重新返回背上。当遇到天敌或恶劣气候时,母蝎便背负着仔蝎转移到安全处所栖息。当遇到极其严重情况时,如为了抵御外敌侵害和挣扎逃脱时,母蝎便会将仔蝎摔掉,待平静时仔蝎再重新返回到背上;但这时也会有一些无力返回母背的仔蝎,它们有的或因失去母蝎保护而很快死亡,有时还会被母蝎吃兰掉。特别是在产仔前食物不足和产仔期间土壤过于干燥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母蝎吃仔蝎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蝎子的取食习性
蝎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都喜欢食用软体多汁的小动物,如黄粉虫、土鳖虫、蟋蟀、蚯蚓、鼠妇和蚰蜒等。它对新鲜的大动物的肉类也喜食,但不如活虫体爱吃和好投喂。在缺食的情况下,也可供给配好的食料作补充。为防止摄取高脂肪而引起的肢节肥大,所以应尽量供给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蝎子取食是靠口中的唾液来实现的。这是因为在蝎子的唾液中含有分解酶,能将捕食到的幼虫,用钳指夹住触及口边,然后用能伸缩的鳌肢将虫体撕烂,唾液也随之吐在上面,将其分解成浆液后再吸吮。

当温度在 30 ℃ 以上时,仔蝎出生 10 ~13 天左右才捕食;此时的蝎子最喜食幼小黄粉虫、地鳌虫等昆虫。成蝎一般 3 ~ 5 天捕食一次,一次可吃掉 3 只较大的黄粉虫。不同状态下的蝎子,其捕食量也有差异。刚产过仔蝎的母蝎食欲较强,食量较大;刚与母蝎分离后的仔蝎食量也大,一般一次可以吃掉与它同等体重的食物。鉴于黄粉虫的饲养比较容易,投放蝎池中几天也不至于死亡,所以很多养蝎户都是采用以黄粉虫的幼虫为主食,但要根据蝎子大小来投人龄期不同的虫体。

蝎子取食的时间大多是在晚间,一般从夜幕降临至 23 点左右,是蝎子出窝取食的高峰时期。

此外,蝎子之间出现相互残杀现象,往往是因食物缺乏、缺水、干燥或密度过大所致。故在养殖时要特别注意供给充足的食物,提供适宜的湿度,并且设置无数单个的窝穴,这是养蝎成功的关键。蝎子在活动期要注意尽量分散,这样有利于蝎子捕食、蜕皮、交配和产仔。

蝎子的耐饥能力很强,这是由于其胆小畏光、视力很差、行动不灵活、捕食能力低等生理功能,致使其在自然界中经常处于时饱时饥的状态,从而长期进化形成特别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情况下,蝎子只需 5~7 天捕食 1 次,饱食后可维持 10 天以上不再取食。据人工养殖条件下试验观察,在不给食、不供水的传况下,蝎子能够存活 4 ~ 5 个月甚至更能正常时间,只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蝎子的活动规律
蝎喜群居,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和识群的习性,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同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一般很少发生互相残杀现象。蝎子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晚 8 时12 时出来活动,早上 2 时至 3 时回窝栖息,出来活动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操的夜间,有风时较少活动。在 35 ℃ 以内,蝎子有明显的趋温性,在 10 ℃ 以下进人冬眠。蝎子的视觉较迟钝,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其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呈刺物状态。蝎子斑霉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蝎子斑霉病
( l )病因 栖息环境高温高湿,致使真菌在蝎体上寄生而发病。尤其在阴雨时节,饲料虫过剩会发生霉变,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

( 2 )症状 病蝎的头胸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患病初期病蝎表现极度不安,后期活动减少,呆滞,不食,几天后死亡,尸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

( 3 )防治方法

① 注意调节环境湿度,定期晾晒垛块,在垛体湿度不大的情况下,亦可用 0 . 1 %的高锰酸钾或来苏儿水喷洒消毒。

② 死亡的饲料虫要及时清理,防止霉变发生。对病死蝎子要焚尸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8 .生理性病变

( l )病因 引起生理性病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 长时间阳光直射; ② 温湿度反差大; ③ 环境不安静; ④ 种源与饲养形式不符等。

( 2 )症状 蝎子走动不安,打架严重,饮食减少,身体瘦弱,腹节下垂,体表无光。该病病程较长,蝎子陆续出现枯竭死亡。

( 3 )防治方法 主要以预防为主,药物作用不大。病程短者,如生活环境再达到要求,将逐渐恢复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20: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 蝎子流产病
( 1 )病因 孕蝎受惊吓、挤压或摔跌以及孵化期出现病变等都可导致此病发生。

( 2 )症状 患病孕蝎出现慌乱不安地走动,并分娩出发育尚不成熟的仔蝎,或黄米粒状的卵,产仔时间短。

( 3 )防治方法 孕蝎要单独饲养,密度不能过大;产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孕蝎受到挤压、摔跌或惊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0%

7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2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21 蝎子半身不遂症(拖尾病)
( 1 )病因 本病是由于长期饲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使蝎子体内大量沉积脂肪所致,此病有人也称为肥胖病。另外,栖息场所过湿也可引发此病。

(2)症状 病蟹枝节透亮肥大,肢体功能减低或丧失,体内脂肪压迫神经系统而导致拖尾,口器呈红色,似有脂溶性猫液泌出。

( 3 )防治方法 应少喂肉类饲料,以黄粉虫等活体昆虫为主食,并注意调节活动场所的湿度。

( 4 )药物治疗 该病若病情普遍,可停喂食料 3 ~ 5 天,然后用大黄碳酸氢钠片 3 克,炒香后的麸皮 50 克,加水拌成糊状喂至痊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爬宠之家论坛 ( 京ICP备2021040747号-2 )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02:11 , Processed in 1.0448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